美中两国的经济官员在美国大选前举行了美中金融工作组的第五次会议。这也是自中共20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他们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中方表示,双方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但美方则没有做出这样的表述。财政部对此不予置评。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受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财政部一方面要与中方保持接触,但又不希望被视为对中国不够强硬。
美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星期一(8月19日)对8月15日-16日在上海举行的美中金融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对外发布了通告。这个工作组是财政部长耶伦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去年9月成立的。
美国财政部的会议摘要说,会议首先回顾了6月和7月举行的双边技术交流的结果,这些技术交流涉及中央银行气候情景测试、金融机构运营韧性、跨境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假设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
声明说,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在4月启动的美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AML)合作与交流会举行了第二次面对面的会谈,讨论了受益所有权、中国反洗钱法可能修订的最新情况和其他话题。
“其他会议包括讨论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国际金融机构、跨境支付和数据、可持续金融和资本市场问题。美国官员在谈话中也提出了分歧领域,”财政部说。
声明说,这次金融工作组会议还包括中美企业圆桌会议,就包括(能源)过渡规划和碳市场在内的一系列与气候融资相关的主题交换了意见。
美国财政部表示,会议结束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交换了信函,支持在金融压力时期进行协调,以加强适当的信息共享,减少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危机管理和恢复与解决框架方面的整体不确定性。双方还交换了关键的联络人名单,以便在出现金融压力或运营韧性问题时更容易快速协调。工作组将继续定期开会,并举行额外的后续技术演练。
资料照:2024年4月16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左四)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左五)在美国财政部举行的中美金融工作组和经济工作组会议期间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右四)举行会晤。
中方:双方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
与美方只是客观的陈述双方讨论的话题所不同的是,中国人行的会议摘要用了好几个形容词来描述这次会议。
“双方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美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证券与资本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国际金融治理、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它说。
这次金融工作组会议是自北京上个月举行了阐述其长期优先事项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以来美中两国高级经济官员的首次会晤。中共的三中全会原则上每五年才召开一次。
但是美方的会议摘要并没有提人行所说的就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行了沟通。
对于两国金融机构的圆桌会,中方的声明里没有提到任何与气候有关的东西。
“与会中美金融机构聚焦可持续金融,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做法,并就潜在的合作机遇交流了看法,”它说。
对于这次会议的结果,双方表述是相同的。中方的会议摘要说,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财政部就在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加强中美金融稳定合作签署了换文,互换了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
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报道说,美中双方互换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是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寻求共同点的罕见例子。
在美国官员向中方提出了分歧领域的同时,中方也就“有关问题向美国财政部提出了关切”。
美财政部不予置评
美国之音针对美方是否同意中方所说的双方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以及美国向中方提出的“分歧领域”具体有哪些以及中方向美方表达了哪些关切向美国财政部提出问询,但财政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不予置评。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美中经济关系的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做出了他的解读。
“这是一个亲中国的财政部,试图在他们离任前改善关系,同时假装他们(在中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他们对未来的表态无关紧要,中国人知道它无关紧要,”他通过电邮对美国之音说。
曾经在美国财政部担任过东亚国家办公室副主任兼代理主任的经济学家盖保德(Albert Keidel)认为,这次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美国政界认为中国是一个“生存性的安全威胁”之际,财政部仍然能够在这样的主流思潮中逆流而上,在大选前保持与中国的接触是值得肯定的。
他通过电邮对美国之音表示:“当然,举行这次会议是件好事,但很明显,他们只是在踩水,没有在已确认的问题上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展。由于国内政治的原因,美方确实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因此至少对话者能够相互见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个人关系是有帮助的。”
美中不愿公开说明的分歧领域有哪些?
目前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盖保德认为,美国方面一直批评投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过大,消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则过小。
他说,在美方向中方提出的分歧领域中,几乎肯定提到的是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大容量电池领域的产能过剩。
他认为,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关切可能包括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的关税,认为这些保护主义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美中双方都不愿公开提及的分歧领域还可能涉及美国对与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实体实施的制裁以及美国对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以及美国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施加的种种限制。
Advertisements